首页 | 故事典故 | 神话传说 | 民歌民谣 | 语言文字 |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典故 文章列表
刻木事亲的故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
卖身葬父的故事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
埋儿奉母的故事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
拾葚异器的故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
亲尝汤药的故事 西汉时期的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个儿子,从小就奉行孝道。刘恒被封为代王时,生母薄太后跟随他住在一起。刘恒与母亲感情深厚,倾心的侍奉母亲,尽力让她感到快乐和满足。然而薄太后身体
芦衣顺母的故事 中国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住在当时鲁国的一个少年名字叫闵损,从小就过着饥寒心酸的生活,因为幼时丧母,失去了慈母之爱,童年的生活很孤苦。父亲闵公后来给他找了个
啮指痛心的故事 曾参(shēn),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
百里负米的故事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
鹿乳奉亲的故事 鹿乳奉亲郯(tán)子,春秋时期郯国国王。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
戏彩娱亲的故事 老莱子,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隐士,因为国家战争频繁,为了躲避世俗的纷争,归隐于蒙山。 他非常的孝敬父母,每日做可口的饭菜供奉双亲。70岁的时候都不显老,时常身着鲜艳的五彩衣服,手里持
怀橘遗亲的故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今苏州)人,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
扇枕温衾的故事 汉朝时候,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常常怀念着母亲,至诚恳切,乡亲们都称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事奉父亲非常勤劳,不怕吃苦,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
行佣供母的故事 江革(?-535),字休映,南朝济阳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为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 江革幼聪敏有才思,学习刻苦,史载其雪夜秉烛,弊絮单席,耽学不倦,感
哭竹生笋的故事 孟宗幼年丧父,生活虽然困苦,但他的寡母尽力设法让他念诗书,学礼仪。 孟宗的母亲,不管生活如何困苦,一心要让孩子读书,让他与读书人结识,以便将来成为大学令,出人头地。到了县试的时候(
孝感动天的故事 舜,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他的父亲瞽(gǔ)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
杜康,是黄帝手下一位大臣。 经过神农尝百草,辨五谷,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人们开始耕种粮食。传说黄帝命杜康专管粮食生产这件事,杜康很负责。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年年丰收,粮食越来越多。那时候,由于没
有一天,阿苏拉则出门,在路上碰见一个叫麦尔都惹的人。这人曾经作过他的徒弟,所有本领都是从他那里学来的,念经、作法都是和他一样。但两人分别了十多年,见面时都不认得了。 两人坐在路旁休息,各人说各人的本
支格阿龙生下来,一年不吃妈妈的奶,两年不和妈妈睡在一起,三年不听妈妈的话。妈妈想:这一定是个怪物,我不能留他,把他扔在山沟里去。 小孩被扔在山沟里,天天和蛇住在一起,一住住了三年。一天,一个打羊皮鼓
古时候,白马与白马开亲,黑马与黑马开亲,森林与崖石开亲,岩石与大路开亲,大路与金河开亲,金河与鱼儿开亲,鱼儿与井字鸟开亲。 天上的龙生下龙子,下到地上来居住;地上生龙子,居住在江中,金鱼作陪,大鱼作
从前,武夷山这个地方,住着武族和夷族两个部落。武族人生活在一七曲城高岩一带。他们上山开荒种竹栽花果,下河打龟捞螺虾。为了保护自己的劳动果实,武族人还在城高岩上筑起石墙,铸剑练兵。夷族人住在山前的土窑洞
从前,一个妇人给马添草着呢,哭着说:“人家有娃娃呢,我咋没个娃娃。” 马说话了:“喂,那你不要哭了,我给你养个娃娃。你把衣衫脱去,爬在马槽里。” “啊?真格吗?” “真格。” 她就照马说的做了
石家庄市无极县。 春秋时隶鲜虞,战国归中山,秦建苦陉,汉置毋极,唐通天二年(公元697年)定名无极。鲁阴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大夫毋骇帅兵侵占极邑(今山东鱼台县极亭),极侯出奔燕。燕即封侯于此地(
唐山 唐山是因为当地有一座叫唐山的山而得名,为什么叫唐山呢?后唐时期有一位姓姜的将军在哪里传说斩蛟龙治水有功,死了以后就葬在山上,这个山叫唐山。又有一说,因市区中部的大成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朝时
1.丰原 丰原旧称为“葫芦墩”,本地原属于平埔族拍宰海族岸里社的居住地,“葫芦墩”是他们对本地之称呼的译音。清末年间,刘巡抚以其地物产丰饶而称为富春乡,亦称为小苏州。民国九年(大正九年)由于本地所产之
1.中区 本区位于本市之中央,故命名为中区。 2.东区 本区位于本市的东南方,在日治时期,本区纯位于本市的东部,故命名为东区,后来于民国35年将安顺庄(今安南区)并入本市后,使本区位置趋于东南,但仍
1.中区 清代台湾“盐务总管”所在地,旧称“盐馆”。 2.东区 台湾府城“南门”遗址,今位居大台中市“东”侧故称东区。 3.西区 有大地主在此设立缴田租的公共事务馆,旧称“公馆”。 4.南区 有
1.东区 新竹市在民国71年升格为省辖市后,于民国79年行政区才画分为东区、北区、香山区等三区。本区(东区)位于新竹市的东南部。 2.北区 本区(北区)位于新竹市的北部。 3.香山区 本区原为新竹
1.基隆市 平埔“凯达格兰”族老家,汉人听成河洛语的“鸡犬加笼”,后简称“鸡笼”,清代把“鸡笼”改称“基隆”表示“基地昌隆”。 2.中正区 原叫“八尺门”,与基隆港外的和平岛以桥相连,光复后为纪念故
1.高雄市 此地原为西拉雅平埔族打狗社居住地,日据时期日本人把河洛语(打狗)改成与日语发音相近的─高雄(Taka),因此改称为高雄沿用至今。 2.左营区 明郑时实施屯田政策,本区以“左营”之部队进行
1.万华 旧名艋舺,亦作“蟒甲”、“文甲”、“莽葛”,为凯达喀兰族语MOUNGAR之音译,意指独木舟及独木舟聚集之地,其地滨河,土壤膏腴。初仅凯达喀兰族在此居住,除射鱼维生外,兼以所产苦茗、蕃薯等物,
1.台东 清光绪年间,台湾建省之后,增设直隶州于此,当初以其位居台湾之东部,故命名为台东直隶州,“台东”之地名便是由此而来。台东以前为卑南、阿美族定居之地,清咸丰五年才有汉人与平埔族移入,道光年间形成
1.花莲 在花莲溪口一带,由于外海港湾有黑潮暖流由南向北流,碰到凸出的海岸地,溪水注入和海浪冲击形成“洄澜状”,汉人见了,就把这处海港叫做“洄澜港”;由于台语“洄澜”和“花莲”发音相近,清代时雅化为“
1.马公 马公旧称为“妈宫”,相传在明初,移民在今天的正义街十九号创建“娘妈宫”,为全台最早创建的庙宇,地名删去“娘”字称“妈宫”,民国九年改称为“马公”。 2.湖西 在澎湖岛之东,有大武山与尖山,
1.板桥 板桥旧名“枋桥”,是台语发音,意思为“木板所做的桥”。其由来是因为在清朝乾隆年间,曾在今天板桥西方的一条小溪上,盖了一座木桥,以利行人的来往,久而久之,此地便被命名为“枋桥”。民国九年,日本
1.彰化 彰化从前称为“半线街”,是平埔族中巴布萨族半线社的所在地。雍正元年乃改称彰化。“彰化”一称之由来,据福建巡抚王绍兰“彰化县碑记”中的一段话:“实获众心、保域保民、彰圣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欤”,
1.斗六 斗六昔称为“斗六门”,该地昔为平埔族洪雅族之斗六社的居住地,在康熙末年时,该地垦成,乃译斗六社之音为地名,称为“斗六门”。加上“门”字,乃是因为当时其位置恰位于诸罗县东方之门锁重镇,因而有“
1.南投 南投之地名由来于洪雅平埔族(Hoahya)社名南投社。据诸罗县志所载:“东为南投山,内社二,溪南(猫罗溪)为南投,溪北为北投”。由此可窥知汉人以其对北投译音社名之位置关系而命名为南投社。
1.嘉义 地名由来有二说: 一是嘉义昔称“诸罗山”,这是出自于当地的平埔族洪雅族“诸罗山”社之译音。 二是由于本地地形诸山罗列,故原名诸罗。后因清乾隆51年(公元1786年)林爽文之乱,淡水、彰化
1.新营 地名由来于明郑时期在此设镇屯田。初期因有屯办何积善等人在盐水镇之旧营里屯垦称为“旧营”,故与之对称为“新营”。 2.盐水 地名以前叫做盐水港,在明郑时期称为奎庄。在清雍正九年辟为岛内贸易港
1.凤山 凤山旧称为“下坡头街”,后来称为“埤头街”。由于境内有一弧列状隆起的珊瑚礁台地,称为凤山,所以清代取山名为县名,称为凤山县。 2.林园 本乡原称为“林子边”,因在今日林园、东林二村境内,曾
首页 上一页 [ 第29页/共33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2-2030 minji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3815864 e-mail:3815864@qq.com

吉ICP备16008406号-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