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指痛心的故事
曾参(shēn),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这就是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
原文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韵语
春秋鲁国曾子舆,母子连心倍传奇。
少时家贫打山柴,相依为命度生计。
一日有客造访来,不知所措母啮指。
山中曾参心绞疼,负柴急急归家里。
见到慈母忙跪倒,娘有何差有何需?
缘由客来我失措,盼儿早归待以礼。
显爵通儒逐名利,峨冠博带违子职。
宗圣再世应殊哂,枉食俸禄枉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