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龙的头似麒麟,角似雄鹿,眼似灵兔,耳似牤牛,颈如蛇,腹如蜃,鳞如鲤,爪如鹰,掌如虎,都说是神圣无比的祥瑞之物,可也不尽然。话说龙宫中的龙子龙孙越来越多,而这些龙性情也各不相同,有沉稳有急躁,有仗义有狡诈,有善也有恶,虽说都有了自己分封的水域和职位,可也有的不满足。
东北的黑龙江里就住着一条黑龙,这黑龙可算是个好龙,每年都保佑这一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不知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给黑龙起了个亲切的名字“黑龙老李”。每到正月里,老百姓给黑龙供奉上供品,感谢他一年的照顾。可这一年,黑龙江里来了一条恶龙,兴云布雨,狂风大作,一阵工夫把好好的庄稼都刮倒了,大大的冰雹把山林里的青果子都打掉了,老百姓哭天喊地。黑龙老李一见气得火冒三丈,找恶龙理论,恶龙却得意得不得了。黑龙赶它走,不让它在这为害乡里,恶龙非但不走,还要把黑龙赶出去,长期霸占黑龙江。两条蛟龙在黑龙江上空翻云覆雨,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打累了就歇歇,歇好了再打,一直打到二月二这天凌晨,两条龙都已经遍体鳞伤,眼看就面临你死我活的决斗了。
黑龙卧在江边,又粗又硬的龙须不住地抽动,紧闭着双眼,四爪深深地插进沙滩里,背上铁青色的龙鳞也掉了好几块,有的地方还渗着鲜红的血。黑龙在岸上喘息着,老百姓在岸边议论纷纷,都怕黑龙一走了之不管这里的老百姓了,也有人心疼起黑龙,想让它快逃活命。这时,看热闹的人群中有个游方道士,是个仙风道骨、神仙模样的老头,他告诉大伙,要救黑龙就得先给它找个地方避难,可龙和人是两个世界,不能说去谁家就去谁家呀,得铺出龙道才能进到个人家。于是大伙按道士传授的,在朦胧的晨曦里,男人们用小簸箕装满草木灰,从水缸底下一直洒到井台,家家都撒好龙道准备接黑龙养伤。红日东升后,各家各户再打桶水,不回头也不说话,倒在水缸里,说是“引龙入室”。大伙做的这一切黑龙全看在眼里,这下不打紧,他看着人们对他的好,一激动大大鼓舞了斗志,也不知哪来的一股神劲,深吸一口气,腾空而起直扑恶龙,同样筋疲力尽的恶龙实在招架不住,可它使出最后一股劲,一口咬下了黑龙的尾巴,一溜烟不知逃到哪去了。
从此黑龙老李仍然留在黑龙江里保佑这片黑土地雨顺风调。人们呢,又给了黑龙一个亲切的称呼——秃尾巴老李。可老李尾巴没了,得给它补上个尾巴呀,不然老李生下的龙子龙孙没尾巴咋办。于是每到二月二,关东女人们把秫秸剪成一段段,每段中间缠上各色花布,颜色越鲜艳越好,底下拴上布条穗,这是穿龙尾。龙尾穿好后,挂在窗钩或幔杆上,还有的戴在小孩子的衣襟上,都说这样好心的黑龙秃尾巴老李才不会生下一群秃尾巴小李了。
就这样,关东大地上留下了二月二洒龙道、穿龙尾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