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典故 | 神话传说 | 民歌民谣 | 语言文字 |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典故 > 贵州铜仁民间故事:风雨六龙山

贵州铜仁民间故事:风雨六龙山

作者:不详来源:互联网2019-08-21 09:48:31
贵州铜仁民间故事:风雨六龙山

六龙山虽然高达海拔800米至1100米,但年降雨量却有1317毫米,这主要得益于山上湿润的云雾。六龙山上空的水流在空中冷却凝结成大量的水滴和冰晶组成可见聚合体,悬浮在山巅,形成了为人们所称道的六龙山云海。远远望去,岫出白云,雾锁山腰,烟峦霞岭,蔚为壮观。清朝康熙年间,曾在南明王朝任过广西按察使司分巡桂林道副使和徐以暹,在六龙山开辟创建茶园山庄避祸,曾作《千嶂岚光》一诗赞叹这里的云海:斋前耸立数千峰,晓起峰峰染欲浓。最爱山腰云作带,山头齐现翠芙蓉。”充足的降水和湿润的空气,加上山上茂密的森林竹海,又使六龙山蕴含着丰富的地下水,涌泻出无数的林间清泉 、高山溪流。发源于六龙山较有名的溪流就有鸭江溪 、苗江溪 、骂龙溪 、溪头河 、虫腊溪 、韶溪 、牙溪 、苗寨溪 、瓮慢河 、老坪溪等。

在六龙山山巅盘旋最长的溪流要数溪头河了。溪头河发源于毛扣,因其泉水清冽甘甜,其上游又称“甘溪”。甘溪沿六龙山山腰由东向西蜿蜒流出数百米,在海拔800米处遇到一壁山岩后,便绕了一个弯转向北流。绕弯处汇而成塘,人称“龙塘”。

三百多年前的六龙山是苗族人民的居住地,虽然条件艰苦,但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翁歇童嬉,男欢女爱,倒也其乐融融。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秋,驻扎铜仁的贵州总兵邓钟到六龙山剿匪,见山势险峻,叹曰:此不可力取也。遂令山下居民在农历八月十五(9月9日)延巫赛神,利用引诱山上苗民下山观看跳神祭祀的机会,率一百多精锐部下冒雨沿小路攀登上六龙山,纵火将山上苗寨焚烧一尽,此即史称的所谓“将军一夜破六龙”。后人有诗记其事曰:百道飞泉万壑松,悬岩断壁险重重。秋天月暗秋山雨,一夜将军破六龙。”苗族人民家园被毁,在六龙山不能存身,只好含泪离乡背井,向江口的黄柏山 、水银山一带迁徙。

苗民放弃了六龙山后,春去秋来,时间一晃又过了百来年,除了早有人居住的茶园山外,荒无人烟的六龙山上渐渐地又有了一些穷苦人上山逐水而居。龙塘人原是住在甘溪坪的。民国初年,剿匪部队的一个连在六龙山被打得只剩二三十人,连长也被打断了一只手,一气之下,便火烧甘溪坪。于是,甘溪坪田姓的便搬迁到上坎溪 、张姓的搬迁到下场 、杨姓的搬迁到冷水溪,而李姓的则搬迁到了龙塘。后来,其他几姓都陆续迁回甘溪坪,李姓的这十来户人家却在龙塘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村寨。早来的在这里平土开田 、砍山烧荒。来得晚的一些穷苦人则以打砂捡砂为生。因这里离岩牛出朱砂的扁口洞 、朱砂洞较近,又有水有人家,人们为了防避山中的豺狼虎豹,借此地的人气,搭上一些茅草棚,结寨而居。

离龙塘不远处的六龙山腰,有一个溶洞。洞内石花烂漫,其中一朵石“葵花”,竟有十来米长,故称此洞为“天花洞”,杨保的匪巢就曾一度设在天花洞里,因这里处于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中,杨保认为此地隐蔽安全,便把家眷也接到洞中。平时杨保指使匪众外出抢劫,自己则安心在这里享乐,成天与大夫人钟氏 、二夫人易氏 、三夫人宋氏 、四夫人卢氏 、五夫人田氏 、六夫人胡氏花天酒地,吃喝玩乐。

当然杨保不能老呆在天花洞里坐吃山空,大的行动还得亲自出马。1948年农历四月,眼看就要发端午水了,一些远下常德的船队照例要借锦江水涨返回铜仁。因不愿在本乡本土作案,以免本地官府找麻烦,杨保便吩咐手下的土匪头目回去邀约一些临时土匪,依旧一起下湖南在麻阳境内抢劫返铜的上水船只。杨保走后,天花洞里只留下了一群女人。

© 2012-2030 minji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3815864 e-mail:3815864@qq.com

吉ICP备16008406号-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