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
要说石家庄,就必须先说获鹿(也叫鹿泉)。石家庄的名称来源于石家庄村。一百年前,石家庄是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现在在石家庄的很多县里都有石家庄村,比如赵县,平山,高邑,辛集,都有石家庄村。晋州有大石家庄村,小石家庄村,赞皇有东石家庄村,西石家庄村,正定有北石家庄村,长安区还有个南石家庄村。由此可见,石家庄村在这里还是个挺普遍的名字。
获鹿这个名字当地人叫获(huai同槐)鹿,这个就是由方言和读音而来的了,还有就是深泽,很多人叫深泽(zhai同宅)。获鹿这个地方的名字改过很多次,最早的名字叫石邑,是在战国时期称为石邑。在隋朝的时候又改为鹿泉县,唐朝改为获鹿县,以后有改称过镇宁州,西宁州,明清时又恢复为获鹿县。在1994年5月18日,撤销获鹿县,设立鹿泉市。怎么样,是不是改来改去的有点乱啊?
获鹿这个名字的由来是这样的,当年韩信外出狩猎,发现一只白鹿,追将过去,搭箭急射,待寻到时发现鹿未见,箭射在石头上,拔下箭来,一股泉水涌出,后取名白鹿泉,(至今还有一个白鹿泉乡)此地便得名“获鹿”。
还有一个说法也是和韩信有关的。相传西汉初年,刘邦命韩信率军出征伐赵,恰逢酷暑盛夏,韩信大军行至莲花山脚下,一个个热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韩信派一士兵到附近寻找水源,不一会儿,士兵回禀说此处四面环山,根本没有水源,数万大军的用水成了一件头等大事。
韩信认为天无绝人之路,决定派自己的心腹大将胡申前去寻水。临行前,韩信把胡申叫到身边叮嘱:“胡将军,本帅派你前去寻水,你务必要寻到水源,以解我军燃眉之急。”胡申叩拜答道:“末将若寻不到水源,决不回来见您!”说罢便骑上白马,一路飞奔寻水去了。
胡申策马苦苦寻觅水源,忘记了饥饿和干渴,翻过崇山峻岭,直到皓月当空,还是没有找到一滴水。精疲力竭的他勉强来到一棵柏树下,靠着柏树遥望汉军大营,他想到韩信对自己的信任和期望,又想到几万将士口渴难耐,不禁淆然泪下。他心想:“我岂能这样一无所获地回去?只得以死相报。希望苍天有眼,保佑我主帅找到水源,以解三军之渴。”说完他向汉军的方向磕了三个头,就在柏树上悬绳自尽了。
韩信仍在军营里一直等待胡申的音讯,不料一直等到深夜,还不见胡申回来,韩信心中十分焦虑。突然他听到哒哒的蹄声,他出帐一看,只见在营外有一只通身雪白的鹿。那白鹿冲韩信点了点头,转身飞奔而去,韩信立即骑上战马紧追不舍。白鹿跑到了一座山下突然站住不动了,韩信搭弓射箭,直取白鹿,眼前却闪出一道白光。那只白鹿早已无影无踪了,箭正插在一块巨石上。他用尽全力一拨,只听一声巨响,箭拨出来了,一股珍珠般的泉水也随即汩汩涌了出来,韩信捧起一口喝下去,又凉又甜,仿佛琼浆玉液一般,于是即刻回营传令各路军马去取泉水。
韩信又四处派人寻找胡申,终于在那棵柏树下找到了遗体并厚葬了他。韩信相信是胡申感动了上天,死后英灵不散,其灵魂化作一只白鹿引领自己找到了水源。于是,人们就索性把这个地方叫做鹿泉。韩信找到的那股泉水被称作白鹿泉,至今依旧四季泉涌,源源不断。韩信射鹿得泉的传说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明代杨睿写的《八景诗》说的就是鹿泉:
灵岩隐洞自天成,抱犊峰岚瑞霭凝。
雨过海山石柏现,云开横岭翠屏生。
残碑剥落遗韩庙,烟雾苍茫锁赵陵。
更有龙泉施夜雨,鹿泉水涌若珠倾。
正定
正定的出名是因为一个人---赵云。赵云的出名是因为《三国演义》。不过正定的历史的确不短。
正定由真定所改。真定其地原在东垣故城(石家庄市东古城),唐初徙今治。而正定古名安乐垒,建置于公元352年。后因沿袭真定之名,清时改为正定。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居住在今河北省境内的白狄族人(姬姓)以正定为中心,建立鲜虞国,国都新市(今新城铺)。秦统一中国后,改东垣邑为东垣县,治所在今石家庄市古城村附近,属钜鹿郡。汉初,仍为东垣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平定这一带赵利叛乱之后,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意即真正安定)。隋开皇初废郡,存恒州、真定县;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真定县分为真定、常山两县(常山县治所安乐垒),属恒州;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恒州为恒山郡,治真定县。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改东垣县为真定县(意即真正安定),属恒山郡。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武后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改真定为中山县。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因避世宗胤禛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辖一州及正定等十三县。
所以说,正定也是一个历史很悠久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