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穷秀才,妻子名叫端英,她心灵手巧,能诗会文。有一年,天大旱,田地荒芜,草木皆枯。五月初四那天,端英心想,明天是端午了,家中一贫如洗,用什么添些喜气呢?突然她看见房角边公公种的药草——菖蒲。唉,别的花草都已枯死,唯有这菖蒲还青翠碧绿,何不挖来几棵来添些喜气呢?于是,她动手挖菖蒲。她把挖来的菖蒲洗净挂到大门上。自己看着,触景生情,就在门边上写了一首诗:自嫌命薄嫁穷夫,明日端阳件件无。莫让佳辰空过去,聊将清水洗菖蒲。
秀才傍晚回家,看了妻子的诗,羞愧满面,便返身而去,走出村外,抬头看铜陵田埂上一头老黄牛正在四处找草吃。秀才看看四周,没有一个行人,他心想,眼下大旱之年,想借点钱都没个借处,何不将这头牛牵去卖掉,弄几个钱,让妻子高兴高兴?他边想边牵住老黄牛。他牵着牛还没走出多远,牛的主人就追了上来,一把将他扭住,送到知县那里。
知县大人升堂,向秀才问罪,秀才无可奈何,只好把自己如何贫穷,妻子如何贤淑,以及她挂菖蒲和作诗的事,一五一十诉说了一遍。知县不相信乡下女子能写诗,便差人传来了秀才的妻子端英。知县问她:“诗是你作的吗?”端英不急不慌,说:“大人在上,诗是民女所作,不知触犯何法?”知县思谋了一会,婉转地说:“诗没犯法,只是你丈夫偷人家的牛,秀才偷牛,天下耻事,不问此罪,民愤难平!”端英听后,泪如泉涌,说道:“知法犯法,理当重判!”知县说:“言之有理,不过,你既会作诗,现本县令你走三圈作诗一首。如成,本知县个人愿助你银子五十两,给你苦度光阴。”
当下,端英取来纸笔,一气呵成,呈于知县。知县一看,呀!果然写成了一首:滔滔黄水向东流,难洗今朝满面羞。自笑微身非织女,郎君何事效牵牛。
知县哈哈大笑道:“如判你丈夫坐牢,你夫妻不正是牛郎织女了吗?”说罢,拿出五十两银子,让端英和丈夫快快回家。
端英回来后,事情就传开了。人们都说挂了菖蒲竟如此走运,何不照此办法讨个喜庆?于是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挂起了菖蒲。从此,端午节挂菖蒲的习俗便流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