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铜仁西出口去坝黄,在茅溪那个地方要经过一道关隘叫五马破槽,地势非常险要,左边是大江悬崖河岸,其河急流汹涌,塘深数丈;右边是陡峭的高山,那山叫诸葛亮山,山体庞大,巍峨雄浑,植被繁茂,高耸入云。山体呈葫芦状,上小下大均匀的向四周散开,沟岭相间,何像撒开的手网那样张开了很宽的山场、地盘,其间分布着土块、农田、村庄及老人百年归世后安葬在那里。说那里风水很好,只要哪家埋着一观坟,祖祖辈辈就吃不完用不完,所以在茅溪、坝官溪的老百姓中就流传着:诸葛亮四十八只脚,哪家埋到一只脚,银子要用撮箕撮。人们不竟有些发懵,自秦王朝建立后,一千多年中央王朝与铜仁、与贵州都没有关系,怎么闭塞一隅的铜仁一座山会与诸葛亮有关联呢?说来那就话长了。
相传东汉末年的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的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曾数次点兵南征,其著名的就有七擒孟获的故事。铜仁亦南蛮之地,曾经是蜀军多数征战过的地方。据古籍记载,公元236年,蜀首至蛮夷,林荒之地,人猎耕,居林洞,凶利抵蜀,乃夜郎人也。就是公元236年蜀军第一次来铜仁时,这里还是一片原始、荒凉之地,当地南蛮人多生活在山洞、树林里,他们野蛮、骁勇,以打猎、农耕为生,看到蜀军大队人马带着刀刀杆杆的到来,他们既感到稀奇,又觉得恐慌。想可能是外部落人来侵占我们的领地,于是在树林里到处窜动。不等多时,只听头人一声吆喝,一阵乱箭铺天盖地射来,蜀军倒的倒,伤的伤,接着着刀叉、农具、木棒向蜀军冲来,把蜀军打得死的死,伤的伤,仅剩少数人逃跑。为了征服南蛮人,蜀军又组织更多的兵马沿乌江而上,从思南、印江翻越苗王坡沿大江河而下来到铜仁,这一次他们是有准备的,兵力多、武器利,而南蛮人使用的是简易的刀叉、农具,双方通过无数回合的较量,结果大败南蛮人,占领了水陆交通方便、粮草丰饶武陵郡南(铜仁)。后来南蛮人又组织更多的部族进行无数次进攻,赶走了蜀军夺回了武陵郡南。南蛮人想,蜀军可能会再次来犯,但凭武器实力是打不赢他们的。为了对付蜀军的进攻,他们选择了蜀军进入铜仁的关口要塞五马破槽作为阻击地,因那里地势险要,道路狭窄,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战略地位。
相隔一年后,蜀军大队伍骑着战马,打着旌旗来了,看势头是要大战一场,彻底剿灭南蛮人。队伍开到五马破槽时,马驻足不前,扬蹄嘶叫,形势让他们大吃一惊。蛮人在要塞位置设立了关卡阻击蜀军的进攻,蜀军首领看到这种形势让他感到很恼火。他走来走去的观察地形,看这道险关如何攻取,后又找副将们来商量进攻战术,约莫一个时辰后才向关卡发起进攻。他们组织士兵用大刀、长茅向蛮人冲来,将官在后面挥舞着马刀、恶凶凶地督战,一批人倒下,一批人又接上,从白天战到黑夜,又从黑夜战到白天,血流成河,死伤遍地,连续交战了四五天。到第四天的时候,南蛮人也有些支持不住了,他们使出了绝招,从山上一阵乱石砸下来,打得蜀军防不胜防,人喊马叫,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蜀军逃走后,南蛮人想他们肯定还会再来。为了对付蜀军的进攻,部落首领广征民力,训练武装,修筑更长更坚固的防线。两年后的一个秋夜,月光朦胧,蛮人卫兵觉得当晚气候很不正常,令人心烦意乱,象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一样。到了子时,天空阴云密布,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接近丑时村落的狗开始叫起来,并越叫越凶,象即将发现什么似的,不到半个时辰卫兵跑来报告。从河上漂下来好多木筏子,筏子上的人黑压压的一片,他们象是来偷袭我们。将领立即命令士兵各就各位,严阵以待,准备消灭蜀匪。待蜀军开到五马破槽外河面时,将领一声令下,岸上万箭齐发射向木筏子。但他们已有准备,筏子上建有茅棚,看到蛮人射击马上钻进了茅棚,那样他们就可以撞过这一关了。哪知道一个更比一个尖,蛮人在陆路、河道都设下了圈套等待他们去钻。待蜀军木筏子接近他们时,他们趁着朦胧的月光,纷纷从河里、河岸涌向木筏子,放火烧毁茅棚,蜀军纷纷跳水而逃,他们多是些旱鸭子,跳进水里不是被淹死,就是被蛮人按到水闭死,或扯脚逼在水里淹死。后来,逃跑的蜀军说,南蛮这块地方山穷水恶不好惹,陆上有彪汉,河里有水鬼扯脚,要征服这蛮地很难。
为了恢复汉室天下,诸葛亮必须让边境安宁,必须征服南蛮,让南蛮人俯首称臣是他们实现统一三国的先决条件,所以他们还会再来。一年后一个冬日,蜀军再次来犯,南蛮人的关卡可算是固若金汤。但这次来的兵力有几万之众,气势凶凶,不可一世,明目张胆地向南蛮关卡开来。南蛮人见状就有些慌张,但他们凭着自己占据的有利位置,对双方交战还是充满必胜的信心的。战斗一打响蜀军采取拉长战线的方法来分散消耗蛮军的力量,关卡、陆上、河面全面进攻,蛮军也开展长线阻击。但蜀军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关卡,因为它是陆路通道的咽喉,是兵力、武器运送的大动脉,只有把关卡打通才能为进攻铜仁铺平道路,所以他们集中了主要兵力来攻击关卡。带着大刀、长茅、弓箭,一批批地向前冲击,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接上,打得异常激烈、惨壮,死伤成片。蜀将分析了双方的战略形势,蛮人占据有利位置,我们处在被动挨打的地方,硬攻是攻不下来的,只有采取智取。打到第四天的时候,蜀军实在支持不住了被迫停下来休整。
蜀将想,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要想取胜非圣人孔明指点不可。为了保证下再次进攻获得成功,蜀将将这里的战略位置绘制成图,通过鸿雁传书给诸葛亮。诸葛亮视之曰,险哉,险哉,要想取胜,非用奇妙兵法不可。于是诸葛亮仔细查看传来的地形图,根据八卦阵兵法八八六十四变化规律,制定出该处的作战计划,每十分钟变化一次,通过变换阵法来迷惑对方,搅乱对方的作战部署,制造出有利我方的战略形势,然后智取敌人。他制定的进攻战术就是把兵力分成五股,由五位将士骑着五匹战马带头,按不断变化的阵法向蛮人关口发起猛烈攻击,通过几个回合的攻击他们感到有些抵挡不住了。估计蜀军是搬高师到了,才想出如此奇妙的战术。为了保住关卡,蛮人被迫把守山上、河道的兵力调过来阻击敌人。那知道这一撤过来两翼出现了空虚,敌人趁虚而入从两侧夹击进攻,蛮人坚持了两天两夜后溃退而逃,蜀军大获全胜。他们占领这个要塞后,为了纪念诸葛亮五马战术的胜利,便把此处叫五马破槽,即五马破关的意思。从高处往下看,可见五个山头齐聚那里,酷似五匹战马激战关前的场面。侧边这座雄伟高耸的大山就叫诸葛亮山。
蜀军占领铜仁以后,在五马破槽这个地方经常遭到蛮人的袭击和骚扰,使他们感到威胁重重,惶恐不安。有时天气也作怪,大晴天人们经过那里天气会骤然电闪雷鸣下起暴风雨来,造成一些人莫名其妙的失踪。有时早晚人们经过那里也会模模糊糊地听到战场的厮杀声或人哭鬼叫的哀恸声,谁听到这种凄厉声回家就会生病、死去。有人说,那里几次战火死了那么多人,他们阴魂不散,常出来作恶,勾魂迷人,引入冥途。蜀人认为,南蛮人刚被征服,思想混乱,反叛心理较强,随时随地都会攻击我们,加上五马破槽那个地方关口狭窄,森林密布,易攻易逃,肯定就成了他们袭击我们的多发地段。确实那个地方战死那么多人,晦气太重,人们经过那里都是阴风惨惨的,所以要建一座寺庙来镇邪压煞,才能保证过往人群的平安。
三国志记载,公元243年蜀征蛮而捷,时遇蛮袭,天象恶,鬼唤人哭,甚恐。在城西四里许,府民资,诸葛半山建寺,镇邪,抚民。就是官府、民间资在诸葛亮山半山腰的东南侧丛林处的一块平地上修建了一座寺庙,为纪念诸葛亮镇抚南蛮的功德就叫诸葛亮寺。该寺为砖木结构的瓦房,平行三开间,两侧还有两间厢房,青石板地面,约二百多平方米,前面是一个青石板院坝,南北两侧各一棵掩阴院坝的樟树。寺庙里面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和菩萨等神仙、圣人像,共善男信女们敬奉。佛教宣扬因果报应,鼓励人们从善;观音菩萨宣扬慈悲为怀,救苦救难思想,两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对引导人们修身养性,弃恶从善,归顺当朝的统治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佛神、观世音几千年来都是人们思想观念中的正神,是社稷江山、良民子姓的保护神。她们伸张正义、驱鬼撵邪,迎合了人们心理上的需求,所以寺庙建立后马上得到当地蛮人的认可和信奉。(本段问当地老人后,加详细内容)。
诸葛亮寺建立后,官府为了扩大它的影响逐年加强修缮,积极引导人们去朝拜信仰,用佛家思想来教育感化百姓,达到了统一思想,稳定秩序,镇邪险恶,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至此以后,邪恶镇住了,匪患少了,地方秩序安定了,老百姓过上了太平的日子。
三国结束后,山高路远、水陆不便的铜仁一直是南蛮少数民族的居住区,与历代中央王朝接触少了,但诸葛亮作为忠君、智慧、前知五百、后知五百年的圣贤一直受到各朝各代王室、百姓的尊崇。诸葛亮寺作为诸葛亮的化身,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与诸葛孔明一样是神圣的崇高的,所以历朝历代老百姓对它的朝拜从来没有中断过,从而使诸葛亮寺一直香火连绵,久盛不衰,保佑了周边百姓岁岁平安,年年吉祥。
到了明洪武年间即十三世纪70年代,明王朝开始对铜仁正式实行统治,即废土司派流官,诸葛亮寺又开始由官府主持修缮,清代时寺庙设施、环境更加完备,香火更加旺盛,菩萨更加灵验,求什么得什么,许什么应什么,因此来朝拜信奉的人更多,有周边的茅溪、坝官溪、柳杨、坝地岗、锡堡、云寨董、木弄、坝王及铜仁城内的善男信女。特别是到菩萨生日来此信奉的人更多,老妪携孙,姊妹相约,拖娘带仔来寺庙烧香拜佛,一路上男男女女,上上下下,连绵不断,好热闹呦。
只是到了二十世纪30年代即民国时期,朝野混乱,匪患年年,当地人为了防匪需要在对面的小山上修一座屯堡作为观望台,需要用火砖去修建,诸葛亮寺才被撤除,真是好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