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典故 | 神话传说 | 民歌民谣 | 语言文字 |
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 台湾台南县各乡镇地名之由来

台湾台南县各乡镇地名之由来

作者:不详来源:互联网2014-08-05 19:12:54

21.安定 本地原称为“直加弄”,这是译自当地西拉雅族目加溜湾社之属社的社名。民国九年时,依据本地在清代时,属于“安定东里”,便改称为“安定”。

22.山上 山上旧称为“山子顶”,系因本乡属于丘陵地形,境内分布着许多的小山丘,聚落多建立在小山丘上,故称为“山仔顶”,后来则改称为同义的“山上”。

23.玉井 玉井在荷兰占领及清代称“大武珑”,是曹族四社熟番-醮吧年社、芒子芒社、宵里社及今楠西乡的茄拔社等原住民所住。民国九年才以“醮吧年”Tapani的日语近似音“玉井”(日语Tamai)来称呼本乡,而沿用至现在。

24.楠西 本地旧称为“茄拔”,这是出自阿里山四社群中“茄拔”社之社名,后来则改称为“楠西”,这是因为本地在清代时是属于“楠梓仙溪西里”,后来便将其简写成“楠西”,而成为本地之地名。

25.南化 本地旧称为“南庄”,民国九年时,乃取南庄之“南”与其所隶属“内新化南里”之“化”,拼成“南化”。而“南庄”则是相对于对岸的北寮,位于北寮南方之村落,即称为“南庄”。

26.左镇 “左镇”地名之由来,是因为明郑时期,设侍衙驻兵于辖内之左隅,故称“左镇”。

27.仁德 仁德旧称为“土库”,系指以竹子编成并涂上泥土的库仓,这种库仓是用来储藏谷子的,由于本地有许多土库,故有此称。民国九年时,改以明郑时期本地所设之“仁德里”为名而改为“仁德”。

28.归仁 本地旧称红瓦厝,乃是乡民多以红瓦覆屋顶而得名。明郑时期,因郑氏劝导归化,并设归仁里。光复后改为“归仁乡”。

29.关庙 此地原名“香洋”,因种植香洋得名。后因境内关庙村20号之山西堂,奉祀关圣帝君,故命名为“关庙”。

30.龙崎 本乡名称由来是在民国九年时,从乡内的龙船(龙船村)及崎顶(崎顶村)两地名中,各取一字并成庄名,光复后沿用至今。

31.永康 永康旧称为埔姜头,因为以前此地未开垦时,为埔姜树蔓生之荒埔,所以得名。明郑成功时为部将林、黄等员驻屯之地,称“永康里”。日据时地名大改革,乃以明郑时期本地隶属“永康里”,改称“永康庄”。光复后改庄为乡,民国八十一年改制为永康市。

© 2012-2030 minji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3815864 e-mail:3815864@qq.com

吉ICP备16008406号-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