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本义是血管,《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包。”引伸为事物的连贯性。《国语·周上》:“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指土壤开冻,如人身脉动。后人常喻地势有条理和联系,《史记·蒙恬传》:“(长城)起临挑,属之辽东,成堑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可见,先民限早就习惯称山川之间的联系为脉。
山川高低起伏、绵延盘豆,如龙伏、龙舞、龙腾、龙飞。所以,风水先生称山川为龙脉,我国大陆有2/3的地带都是山止;这样,处处都有龙脉。
风水先生对我国的山势走向有一套独特的看法。他们认为:我国在昆仑东南,而天下山脉成祖于昆仑,外国亦不例外。其河北诸山,自北寰乘高而来。山脊以西之水,流入龙门西河;脊东之水,流入幽冀,入于东海。其西一支,为壶口奉岳,次一支包汾晋之原。另一支为恒山,又一支为太行山。太行山一千里,其山甚高。最长一支为燕山,尽于平乐。大河以南诸山,则关中之山,皆为蜀汉而来。一支至长安,而尽关中。一支生下幽谷,以至嵩少,东尽泰山。一支自汉水之北,生下尽扬州。江南诸山,皆祖于岷江,出岷山,岷山夹江两岸而行。左边一支,去为江北,许多去处。右边一支,分散为江南闽广,尽于两浙建康。其一支为衡山,尽于洞庭九江之西。其一支度桂岭,包湘沉而北,尽于庐阜。其一支自南而东,则包彭蠢之原,度歙黄山,以尽于建康。又自天目山分一支,尽于浙。江西之山,皆自五岭赣上来,自南而北。闽广之山,自北而南,一支则又包浙江之原,北首以尽会稽,南尾以尽闽粤,此中国诸山,祖宗支派之大纲也。
风水先生将这些山脉分为三龙,认为:昆仑的东南支流布于中国,又分为三支。左支环阴山贺兰,入山西起太行,渡海而止,为北龙。中文循西蕃入趋岷山,沿岷江左右,出右江者叙州而止;江左者北去,趋关中,脉系大散阙;左渭右汉为终南太华。下泰岳起高山,右转荆山,抱淮水,左落平原,起泰山入海为中龙。右支出吐番以西,下丽江,趋云南,绕沾益、贵州关索,而东去沉陵。分其一由武关出湘江,西至武陵止。又分其一由桂林海阳山过九疑衡山,出湘江东趋匡庐止。又分其一支过庚岭,渡草坪,去黄山天日三吴止。过庾岭者又分仙霞关,至闽止;分衢为大拌山,右下括苍,左为天台四明,渡海而止,总为南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