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昆山以顾坚、顾阿瑛等为首的精通词曲的文人集团,把当时流行在昆山一带和昆山的语音及民歌相结合的地方小唱加以改进,形成了一种新的南戏唱腔——昆山腔。
由于昆山腔来源于民间,所以早期的昆山腔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一开始就得到当地平民百姓的欢迎。可有些自命清髙的人,认为它鄙俗野陋,不登大雅之堂,以为土里土气、不够风雅。这就妨碍着昆曲的发展。
据传,首先为昆曲正名,把昆曲推进大雅之堂的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朱元璋出身贫贱,也有土气,所以对民间的昆曲很喜爱。朱元璋在召见昆山的百岁以上老人周寿谊时特地问他道:“听昆山腔很好,你亦能唱么?”于是,当今皇帝爱听昆曲的消息传开,看不起昆曲的说法就此绝迹,有趣的是那些本来看不起昆曲的士大夫们,竟然一反常态,以在宴会上设昆曲堂会为髙雅。从此昆曲声畨顿髙,很快形成了“四方歌者皆宗吴门”的兴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