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兰 宜兰旧称“噶玛兰”或是“蛤仔难”,这些名称都是翻译自原来居住于宜兰平原上的平埔族噶玛兰族的族名,后来到了清光绪元年,在此设县,县名即是在原来的“兰”字上,加上“宜”这个文雅的字,成为宜兰县,而一直沿用至今。
2.罗东 “罗东”这个地名是出自于平埔族的译音,由于相传此地境内的路上有一块形状类似弥猴的大石头,而平埔族人称猴子的语音就类似“罗东”两个字,所以就命名此地为“罗东”。
3.苏澳 传说在清嘉庆年间,有一个名为苏士尾的人,首先率领壮丁来此地开垦,因此就以其姓“苏”字,再配以这边的地形,是属于一个位于水边弯曲之地的“澳”字,命名此地为“苏澳”。
4.头城 在清嘉庆年间,首先入垦兰阳平原的吴沙,最先在此地建筑土城来防御番人,因此就取名为“头城”。
5.礁溪 礁溪的“礁”字,台语的意思为“干”的意思,这是因为这附近的溪谷中,通常都是水量稀少,有时甚至呈现干涸的状态,所以就称此地为“礁溪”。
6.壮围 当年吴沙率领壮丁来宜兰开垦,吴沙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父志,来此地拓垦,在开垦完成之后,其子为了酬谢壮丁门帮助开垦的辛劳,就将此地划分为壮一、壮二……壮七等,赏给壮丁,后来统称此地为“壮围”,成为今天的地名。
7.员山 由于此地的东边有一座孤立的圆形山丘,所以就称此地为“员山”。
8.冬山 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此地的南方有一座形状类似冬瓜的山,所以称为“冬山”;另一种是说,五结乡利泽村的人利用冬山溪运送冬瓜来此地贩卖,所以称此地为“冬山”。
9.五结 “结”是指以前开垦时的一种结首制度,亦即当有一地方由许多人开垦完成后,会把垦地划分次序,如一、二、三……等几份,再由开垦者用抽签来分配。而此地在开垦之后,划分为中一结、中二结、顶三结、……下五结等聚落,因此后来就称此地为“五结”。
10.三星 因为此地靠近三星山,所以就以山名为地名,称为“三星”。
11.大同 此地本来称为太平乡,是因为境内有太平山的缘故,后来改为“大同乡”,则是取自三民主义世界大同的政治理想。
12.南澳 由于此地本来是泰雅族之南澳社的居住地,所以称此地为“南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