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取法”周公
孔子时代,许多周代典籍尚在。孔子能够比后人看到更多的周初历史,使他有更多的条件可以 “法则周公”。
《论语》中两次记载了孔子年轻时“入太庙,每事问”。所谓“太庙”,即是鲁国周公之庙。孔子对于自己不懂的礼制、礼仪、文物,实事求是、虚心求教,这种虚怀若谷的态度最终成就了博学知礼的孔子。
孔子还实地学习考察,曾经到当时的文化中心东周洛邑参观访问,《孔子家语·观周》篇专门记述了相关情况。这一次,孔子在洛邑参观游历了国家重要政治文化设施,流露出对周朝政治制度的无限向往,极大地增强了他对周公的倾心仰慕,喟然叹息说:“吾乃今知周公之圣与周之所以王也。”
《论语》中还直接记载了周公的言论,这些应该是孔子经常引用的周公的名言。如《微子》篇记载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孔子十分重视为政治国之人的德行与榜样作用,他推尊圣王“化成天下”的力量。如《孔子家语·致思》篇中孔子说,能称王的人就好像万物生长的季节一样正确,他认为,文王有王季历做父亲,有太任做母亲,有太姒做夫人,有武王、周公做儿子,有太颠、闳夭做大臣,所以他的根基很好。对周公的赞美溢于言表!
孔子对周公事迹以及“周公之制”非常熟悉。例如,《孔子家语·冠颂》记孔子谈论天子、诸侯的冠礼,其中说:“天子冠者,武王崩,成王年十有三而嗣立。周公居冢宰,摄政以治天下。明年夏六月,既葬,冠成王而朝于祖,以见诸侯,亦(当为"示")有君也。周公命祝雍作颂……此周公之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