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故事典故 | 神话传说 | 民歌民谣 | 语言文字 |
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典故 文章列表
悟山,俗名本应冲,闽江建安郡人,三十三岁,定居会稽,三十五岁时来梵净山九台山天庆寺,法名悟山,来寺之前的身世不详,传说他是军队中的头领,官职为副将,作为军人,不烧不杀不抢又无斩绩,越残忍,杀人越
天庆寺在历史上的每次兵燹浩劫中都能安然无羌躲过一劫又一劫,当地木瓦坪匪营里的龙天表是残忍至极的匪首,他虽然“兔子不吃窝边草”,没想到他是用的天庆寺作为一道信息防线,对天庆寺不敢轻举妄动,更重要的
韦陀,按《佛学辞典》解释是智勇双全之神,婆罗门所传之经典所冠之名,是智慧的象征,其中有“韦陀罗”那便是“赤色之鬼”,一般只供“韦陀”,不供“韦陀罗”,而且“韦陀”皆为“肃立之神”,做出把智慧撒向
按皇家赐建的梵净山“敕赐”碑记载,明万历四十六年由明王朝赐封的“五大皇庵”为:承恩寺(即坝梅寺)、天庆寺、朝天寺、天林寺(全毁),天池寺(即护国寺)“敕赐”碑中划定“五大皇庵”所管辖的范围是“东
木瓦寨位于九台山之第八台的鸡冠山下,距皇庵天庆寺5华里。是皇庵天庆寺极其厚重的后座之山,是梵净山北麓离金顶最近,地理位置最高的一个村庄。这里历史上居住着一个诺大的自然村、有龙、卢、田、马、杨、潘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梵净山脚下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土家小姑娘,有一天她坐在绣花楼上挑花,突然飞来一只金色的小鸟,围着小姑娘叫个不停,小鸟的叫声在变相地告诉小姑娘“挑花不如种葫芦”。姑娘按着鸟儿的话
玉屏丙溪陆姓侗族不吃粉蒸肉的习俗来源于一个传说。 明朝宣德年间,丙溪老寨陆家出了一个大汉子,他排行第二,周围团转都叫他陆二叔。陆二叔五大三粗,力大无穷,又热心替人办事,深得大家喜欢。
相传古时候,洪渡王坨王氏家族中有一位名叫金枝的姑娘,从小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喜爱。谁知就在十六岁那年,金枝却患了“十八癞”,请巫婆“观花”,请土师跳神,四方求医都没有医好。根据当地风俗,癞子是
在石阡等仡佬族聚居的地方,至今流传着“神鹰救兄妹”的故事,记述了仡佬族先民是最早开垦这片土地的祖先。 传说远古时候,大地一片汪洋,见所有生灵都将被淹死,天神赶紧用神竿,在地上捅了许多
很久很久以前,玉龙山上住着一位90多岁的老汉,传说是乌龟所生,人们称之为乌老汉。他为人忠厚老实,乐于帮助别人,周围的乡亲们都很喜欢他,尊重他。他家无田无地,只得靠惟一的孙子出外给财主家打短工来维
传说很早以前,在印江的一个土家寨子里居住着土家兄弟二人。由于家穷,二三十岁都还未娶亲,兄弟俩相依为命,靠伐木过日子。他们每次进山伐木,都要带些“贡献”(祭神的食物)、纸钱、香烛敬奉山神,祈求山神
乌江挨黑獭堡上有个大回水坨,人称媳妇坨。听人们说,取这个名字还有点来历。 从前,这里岸边只有一家人,两个老人,膝下只有一个独儿,媳妇刚过门三天,儿子就跟船帮下涪州,不幸在望娘滩翻了船
在很早以前,这个地区的土家族青年人,相亲相爱是很自由的,可以通过唱歌来相亲。婚姻大事只要经土老师(端公)作证,就可成亲。 那时西村有户人家,只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成了家里的宝贝,大人
腊月三十,松桃苗族人吃年饭前,要“祭灶”。把过年办的酒菜各准备一点,放在灶门口,烧纸烧香后,才放鞭炮关上大门,一家团圆地过年。为哪样兴祭灶呢?说来还有个故事。 从前有一家人,只有一个
传说百丝沱的来历与杨水猫有关。 杨水猫,沿河当地的传奇人物。国字脸,鹰嘴鼻,四方嘴,浓眉大眼,耳成喇叭状,长得牛高马大,喜游山玩水,善交朋友。据说,川、湘、黔、渝的达官贵人、商贾侠士
石阡松明山下龙底江今(龙川河)东岸边,出有一股清澈透明的凉水,被冷龙王占据后,与火龙激战九九八十一天。这股水由冷变热,恢复了治愈人们很多疾病的功能。这就是石阡温泉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
在塘头风清,风景秀丽的乌江里,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小岛,名叫鲥堆。每年春夏洪水暴涨,它就象一个潜水逆游的巨人,露出头盖,向上游奋然猛进,身翼两旁掀起阵阵白浪,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每到秋冬,水清江碧,
马岩位于碧江区东南隅,因一崖壁上显一片马形白岩而得名。马岩原来叫老狗桥,后来才易名为马脚岩。马岩的易名有一则感人肺腑的故事。故事还得从乾隆末嘉庆初说起。 铜仁是苗汉民族杂聚之地。乾隆
很久很久以前,乌江两岸的密林深处,有苗家、土家两个大山寨。两个寨子的人,同在一条江里撒网捕鱼,同在一条江里取水洗衣。他们互相来往,相互依存,互相通婚,世世代代和睦相处,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缘。
梵净山团龙贡茶产于梵净山西麓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义乡团龙村。团龙村地处梵净山西麓峡谷间“袖珍盆地”,一派葱笼生机,有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还有众多的清泉和溪流,漫山层林尽染,五彩云霞中百鸟争鸣,
今天的人大概不知道,百年以前,世界博览会才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盛会,就连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也是作为巴黎世博会的附属项目出现的。 1915年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取得了
万山之名,产生于其特有的地理环境。这里由于燕山运动,地面起伏较大,大部分地区崎岖破碎,山地面积多达70%,平均海拔在700-800米之间,可谓高山峻岭。因此,民间流有这样一个传说:自盘古开了天地
铜仁为梵净佛山重镇,去城十余里有地名莲池,近观洞擘十寻,远眺奇峰百叠。肇于鸿蒙太始,辟自鬼斧神工。康熙年间,明朝遗臣无相上人隐居于此,探岩壑之幽深,爱灵泉之奇异,广建寺刹,静修菩提。
金山山,银山山,背脚汉子抬滑竿滑竿坐的是个官,烧香要上梵净山上了山,不下山,宁做和尚不做官官帽送给背脚汉,吃斋念佛去游山——贵州梵净山一带儿歌。据传,这首儿歌是明朝万历年间就流传下来的。
从前有一个财主,想多打粮食多赚钱,又怕出工钱,他就打了个主意。他家有一个女儿,生得聪明漂亮,他就出了三张告示。第一张说:我家有一个崽,只要哪个教他三年能使他考上秀才,我就把女儿许配给他。第二张说
从前马蹄溪叫作断路河。这条河横断德江西北,是进入县城的通道,河两岸悬崖陡峭,壁立千仞,猿猴难攀。 两岸人家隔河相望,见面却十分困难。有民歌唱曰:“隔河看得清,说话听得见,要想会个面,
玉屏县城西南五里许有一大山,山上层峦叠嶂,中耸一峰,屹然高出,旁又两峰夹拱,形如飞凤展翅。古人便因其山形取名“飞凤山”。山上古木参差,翠竹郁郁,蔚为壮观。 山腰修竹荫蔽之中有一古寺,
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 盘古开天辟地后 ,又过了好多年 ,住在黄河边上的祖宗普奔和凶恶的普绍(苗语 ,即雷公)结仇了。一次雷公假心假意从天上来到人间 ,要和普奔和好。普奔看透了雷公
过去有个人 ,很有才华 ,由于时运不好 ,家境很穷 ,难以生活 ,只好在一个地方开个剃头铺。眼看年关已到 ,有钱人家 ,杀猪宰羊 ,热闹非常。剃头铺又没有生意 ,他就来个穷快活 ,写了一副对联来
六龙山虽然高达海拔800米至1100米,但年降雨量却有1317毫米,这主要得益于山上湿润的云雾。六龙山上空的水流在空中冷却凝结成大量的水滴和冰晶组成可见聚合体,悬浮在山巅,形成了为人们所称道的六
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一个晚上,有一个渔夫在锦江上撒网捕鱼。这晚的月色很好,鱼也特别好打,青鱼、绿鱼、鲤鱼,网网不空。 渔夫捕得兴起,却不知头两天两江的上游暴雨,暴发的山洪汇集铜仁锦江的
一个篾匠,初次出门做手艺,年纪轻轻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什么都行。 有一天,他在一家打筛筛和簸簸,隔壁有个老太婆听说来了个篾匠正好自已要编几样东西,就跑过去问他:“师傅,请问你会编些哪样
祭“财神”是印江土家族流传很久的风俗之一。祭财神形式一样,祭品不一。俗话说,穷有穷祭,富有富祭。发财人家除了一般供品外,还要用猪头来祭;家境不好的人,也少不了称两斤肉或两块豆腐表示表示。事后,断
云落屯,是松桃八景之首。由这名字可以想见,这里是白云驻足的地方。就在这兀立城郊的大屯近旁,清澈如镜的松江岸边,有一带粉红色的砂岩石壁,如刀削斧劈,直上蓝天。而那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去处(离地面二十
在梵净山脉东南端与苗岭山脉接壤处,有一座黔东古镇——玉屏。 玉屏的得名,是因古镇的东面有座山峰,山上长满了苍松和翠竹;远远看去,那薄而宽的山峰,就象能工巧匠用玉石精工雕琢而成的巨大屏
清朝嘉庆年间,石阡县(今贵州省铜仁市下辖县)城内两户大官人家——张海澜家与徐培深家。嘉庆二十二年,张海澜与徐培深,同年考中进士,同在京城为官,人称“隔墙两进士”。 张海澜在京城任内阁
三星伴月是江口大人小孩众所周知的,是江口八大景之一。传说在若干年前,江口街上住着一姓何的人家,老头早年丧妻,他又当爹又当妈的把三个儿子养大成人。大儿子长得结实、健壮,为人忠厚老实;二儿子长得苗条
江口县(贵州省铜仁地区)槐丰村半坡寨的仡佬族人,逢事过节或大年三十夜,分别有一个供竹筒和烧杨树疙蔸的风俗。啷个这样做?传说还有它的来历哩! 相传从前,仡佬人居住在靠河边的坝子上,男耕
“先有省溪司,后有铜仁府,再有江口县”,民间流传的话语说明了省溪司历史的悠久。铜仁是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府,江口是民国三年(1914年)建县,而省溪军民蛮夷长官司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
坝盘(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坝盘镇)历史悠久、山青水秀、气候宜人、人杰地灵。笔者通过对这里土生土长的揭定银、郭林满、郭祥林、陈启栋、陈运和、杨胜国等十余位上至九旬、下至七旬老人的实地采访和资料搜集,
首页 上一页 [ 第16页/共33页 ] 下一页 尾页

© 2012-2030 minji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QQ:3815864 e-mail:3815864@qq.com

吉ICP备16008406号-4   吉公网安备22012202000043号